以學增智 鍛造過硬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必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練就過硬本領,發揚擔當和斗爭精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樹立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追求高尚純粹的思想境界,為黨和人民事業拼搏奉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2023年9月,感謝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前往浙江賽創未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體悟實訓。期間,在公司的安排下,我在余姚高層次人才產業加速中心主要負責項目調研、企業背調、資料撰寫等工作,并實地參與了各地融資項目路演等活動。現將學習期間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對應分為三部分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公司簡介
浙江賽創未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專注于構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生態鏈的專業平臺。公司聚焦“全球引才”,以“資本引才、產業引才”為重要抓手,通過城市科創中心為實施載體,提供“以賽引才、資本助力、深度孵化、落地服務、產融賦能”的創業全生態鏈服務,率先創立一場大賽、一所學院、一個孵化器、一支基金代表的“四個一”工程,力求人才項目“引得進、引得準、留得下、扎得牢、長得好”。
(二)安慶淵源
2022年9月2—4日,安慶市人才工作專題培訓班在市委黨校開班,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明月出席開班動員并作專題輔導。市直有關單位、在宜高校和各縣(市、區)委組織部人才工作有關負責成員,市人才集團全體員工,共150余人參加此次培訓。賽創未來董事長金暉帶來《新形勢下如何構建高層次人才的“引才、留才、育才”生態體系》專題培訓,并受聘擔任安慶市首位招才引智大使。
(三)特色做法
筑巢引鳳招項目。連續六屆舉辦全球智能制造創業創新大賽,圍繞智能制造、機器人、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產業領域面向全球開展“揭榜掛帥”的雙創賽事,累計吸引660個項目報名參賽,共有30個高端人才項目獲得政策支持。根據落地項目的發展,打造人才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閉環。為引進的人才項目提供量身定制人才服務。從入駐之初就建立成長檔案,輔助公司注冊、人才政策申報、高企認定以及對人才項目進行全周期跟蹤和全流程的服務。依托賽創學院多年高層次人才培訓組織經驗,每年舉辦一定規模的集中培訓,并根據企業發展實際需要,設計包括不限于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宏觀經濟、股權架構、融資技巧等課程內容,并且幫助對接銀行融資,全方位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客觀來看,迎江區在地區生產總值、戶籍人口總數等方面同余姚市存在一定差距,現結合迎江實際及體悟實訓所見,原因分析如下:
二、原因分析
(一)基礎設施配套欠缺。與寧波市、余姚市相比,安慶市、迎江區區位優勢不明顯,城市功能和開發區產業配套設施偏弱,縣城對人口的承載力和吸引力不足,升高了企業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從而企業留不住或者無法吸引高端人才。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日益便捷以及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差異化日益增多,由于迎江區目前暫無大中型商業綜合體,在商品、服務多樣性等方面處于劣勢,當前居民消費大多集中在一些基本生活用品等領域的消費,高端消費卻很少涉獵,導致我區相當一部分,尤其是高檔消費和大宗消費外流,在我區沒有產生效益。
(二)項目建設進度緩慢。我區2023年“雙招雙引”再突破,落地3個50億級大項目,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8個,總投資231億元,3個50億級大項目落地,在全省“賽馬”中兩度進入市轄區“前十”,全省制造業發展增速十快區,迎江區以改革為榮,闖出一番新天地。但仍有個別億元以上項目從簽約至開工到入統最終到入規全生命周期進展不快。究其原因是企業前期高端管理人才、技術工人和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配套企業啟動資金、生產設備等工作未準備充分,導致項目落地轉化為發展成果的速度還不夠快、效益還不夠好,集群效應暫未完全顯現,未發揮出應有作用。相比余姚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以項目績效為引領,實現園區項目不斷“優勝劣汰”,嚴格項目管理標準促進園區項目有機更新。
三、心得感想
迎江區委區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所托,“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在全區開展體悟實訓活動,區委組織部經過通盤考慮,最終選擇安排區發改委、區財政局、濱江城建、依江公司工作人員來浙江省寧波市進行深層次學習,從而大力提升干部對企業的精準服務本領、增強干部對于項目的精確認識本領、狠抓干部對于政策的精細落實本領。
在這次體悟實訓過程中,我在實踐中砥礪意志、積累經驗、增長才干,有效拓寬思路視野、更新思想觀念、提升履職能力。綜合實際,以下四點不成熟的建議供領導參考。
一是打造高效務實的營商環境。全區要繼續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弘揚“馬上辦”的精神、錘煉“馬上辦”的能力,讓“馬上辦”成為一種工作常態。突出“敢想敢干、當斷則斷”的務實作風,強化“工作標準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管理體系,為民辦實事辦出實效。
二是營造全力爭取的工作氛圍。常態化開展對上爭取工作,與市直部門協同發力,全力做好政策信息收集、項目對接協調、跟蹤服務等工作,做實做細項目包裝儲備和前期工作,全面加強“跑部進京、跑省進廳”力度,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大盤子,提高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的成功率。
三是創新多種形式的招商渠道。重大建設項目作為拉動和引導社會發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十四五”時期更要發揮牽引紐帶的作用。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產業體系,瞄準央企、國企、500強和高新技術企業,主動走出去對接洽談,力爭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列出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商清單,招引一批產業鏈上游的配套性企業,補齊與我區產業相關、契合度較高的強鏈、補鏈項目。
四是助推工業發展。加強源頭控制。積極引進、培育具有高成長性、強支撐力、深加工度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產業鏈關鍵環節,促進重點產業向具有產業控制力和高附加值的上下游環節延伸,搶先占位,奠定長期發展優勢,形成產業關聯度高、配套能力強、規模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從企業注冊開始,建立企業成長手冊,對各個企業基本情況進行詳細梳理,如對于企業的團隊構成、人員學歷、產品上下游、團隊帶頭人的其他企業發展情況等等,逐條細化落實舉措,把建設、孵化成長責任壓實到每個環節每個部門,各部門要仔細對照企業手冊,針對性幫助企業申報符合國家、安徽省、安慶市和迎江區的政策,幫助企業爭取資金,提高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做大做強。(區發改委 李珝)